“一米視角”精塑城鄉建設新輪廓
梁溪河沿岸整治提升后,不僅增加了形式多樣的兒童游憩設施,沿河漫步,不經意間低頭,會被小朋友涂鴉的井蓋逗樂;在惠山區洛社鎮萬馬村鄉村振興項目中,讓孩子撒野田園的設計正逐幀呈現,融入兒童元素,給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……
近日,市城建發展集團在市屬國企中率先出臺全面推進兒童友好建設“行動方案”,將兒童友好理念貫穿到城鄉建設運營、城市更新、鄉村振興和生態環保等領域,用孩子們的“一米視角”精塑城鄉建設新輪廓,讓兒童不僅能在城市公共空間找到游玩的樂趣,更能深度“參與”城鄉建設,營造兒童需要、喜愛、樂學其中的城鄉環境,助力將無錫打造成兒童友好城市標桿。
徜徉在去年改造完成的梁溪河沿岸,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,游玩的人群中,孩子變多了,不僅有來遛娃的家長(如圖),還有成群的小學生走進海綿游園了解城市防旱排澇,課外活動的小朋友在涂鴉井蓋和電箱外殼留下筆記和足跡。“在梁溪河景觀帶整治提升過程中,我們邀請了來自周邊河埒中學、蠡園小學、水秀實驗幼兒園金色江南分園的師生代表參與,探討他們喜歡的植物、景觀和游樂設施,交流課外活動需求。”市城建發展集團總師辦相關負責人表示,構建兒童友好環境,不僅要升級硬件設施,更要優化軟件配置,讓孩子參與建設,聽取他們的想法。
“不少兒童友好的文件標準,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編寫和制定的,并沒有從‘一米’的高度看世界。”市城建發展集團總裁鄒百青說,按照“行動方案”要求,在項目規劃初期就定義好兒童友好建設特征,從單純硬件設施布置升級為活動、科普、親子等各類動線布局,將兒童友好內涵融入項目建設之中。
城市建設因兒童融入更加活力滿滿。運河藝術公園城市更新項目在規劃時,打開兒童視角,從老式建筑百年米倉中活化出深受兒童喜愛的自研IP“米小粒”。將無錫文化歷史融入兒童游覽體驗,利用現狀環線水系串聯水文化完整“故事線”,兼顧全齡段兒童需求,形成多維啟蒙、動感活力、山水探索等游玩育人空間,通過可知可感的體驗項目打造兒童參與的友好場景。
“小燕子、穿花衣……”“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……”兒歌中的溫柔場景將在城郊鄉村廣袤大地上重現?;萆絽^洛社鎮萬馬村項目結合周邊自然資源,對農田、景觀和配套設施提升改建,打造菜園、稻田、樂園、果園、花園、營地和牧場7大場景業態,讓孩子融入鄉村原野。“鄉村振興領域如果真正從兒童的視角規劃建設,帶來的將是人流、資源和品牌的多倍增值。”市城建發展集團相關項目負責人說,以萬馬村項目作為試點,下一步,在鄉村振興項目中將深度融入兒童友好元素,營造鄉村大地上的“兒童成長原野”。
在項目建設中不斷浸潤兒童友好理念。眼下,市城建發展集團在城市建設及管理項目中,打造了兒童友好社區,對硬件做適兒化改造,舉辦兒童看護、親子活動等。到2025年,集團將在全市率先建成一批兒童友好型項目,建成1—2個“環境育人”省級以上綜合示范點,打造若干個城建特色“兒童友好”主題活動品牌,加速形成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“無錫經驗”。